很高興你能堅持經常過來支持筆者:初玉,今天就來說說關于怎么選基金比較安全,選擇基金的6大標準,以及關于怎么選基金等等各種相關干貨,認真閱讀完,把我想表達的思路完全理解,相信你很快就可以掌握!
那么這一節的內容,我就會把這套思維用在基金的選擇上,雖說選基金跟選個股標的會有一些區別,然而里面的底層邏輯其實是想通的。
如果你是通過追漲殺跌的方式去選股票,那么你必然也會追漲殺跌地去選基金。
如果你是奔著熱點趨勢去做股票,那么你所挑選的基金經理也大概率會是追逐熱點和趨勢的基金經理。
如果你是不看估值只看賽道的成長型投資者,那么你所挑選的基金經理也大概類似。
但如果你是追求估值和價值相匹配的投資者,那么你大概能夠挑選出平衡性比較不錯或者相對保守的均衡型或者價值型基金經理。
并且,你也更加能夠在一些關鍵的節點,去對這些基金經理進行判斷。
所以說,你的投資就是你的價值觀。
這放在對應的指數基金上也是一樣。
主動基金的挑選
當我們大致把基金經理挑選的底層邏輯確立后,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去對基金經理進行篩選。
由于主動基金的方法論偏向看人,指數基金的方法論更偏向選股,所以今天就主要給大家講解主動基金的選擇方式。
畢竟指數基金的選擇其實就跟選股差不多——通過定性分析(行業、指數策略等)和定量分析(估值、ROE等)評估所選標的未來的潛在回報,這些更細節的方法之后再給大家講解。
對于主動基金的選擇,我認為核心是做好這兩點——業績回溯和業績歸因。
業績回溯這點相信大家也聽得特別多了,最基礎的一條就是盡可能挑選基金經理業績超過5年以上的基金。
背后的原理也很簡單,一方面基金經理的業績如果過短,那么就很大可能是這個業績依靠某個階段的市場風格所達到的,比如大家吐槽最多的蔡經理,
他所打理的兩個公募基金,時間也就2年出頭,然后恰好趕上了芯片火爆的時代,于是基金業績就爆發了。
然而當芯片行業逐漸不受歡迎的時候,他的業績也明顯下滑甚至連相應的指數都跑輸。
這就是非常典型的賭市場風格然后潮水褪去就開始不行的例子。
當然,這里不排除他日后可能在風格上逐漸均衡并且真實潛力被嚴重低估,但大家不妨等他一步步證明自己,并且看得懂他的投資體系的時候,再去考慮。
相比最基礎也是最簡單的業績回溯,主動基金選擇的巨大困難其實更在于業績歸因。
所謂業績歸因,就是我們不僅要搞清楚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并且要進一步搞清楚他是怎么做到,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純粹的市場風格(運氣)又有多少是真的靠體系。
比如說,近期最火爆的坤坤。
他的易方達中小盤確實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張坤的持倉里面,有相當部分是白酒,而恰好這個板塊實際上又是過去7年的超級大牛板塊。
而張坤在這7年里也確實一直拿穩了白酒。這自然是有相當部分的功勞來自于他對白酒行業的洞察力,然而大家也要看到白酒在這7年長牛里,有相當部分的漲幅是估值提升所完成的,尤其是最近一年多,龍頭貴州茅臺從30多PE漲到70PE。
但是張坤卻還是拿著。
于是這里面就會產生兩個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張坤的投資體系里估值體系究竟是怎樣?畢竟連50多PE的茅臺他依舊拿著,這背后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張坤確實看清楚白酒未來還能“快速成長”(比如未來3-5年還能有20%甚至30%的復合增長,這樣50PE的茅臺的價格必然合理),或者說張坤預判到白酒的估值很可能還會保持非常高的位置,比如50PE以上。
那么大家通過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應該可以大致判斷出長期(5年以上)保持50PE以上是一個概率極小的事情,并且容錯率極低。
所以,核心應該就在于對茅臺乃至整個白酒板塊的成長性判斷上了。如果張坤對白酒的成長性判斷對了,那么他繼續持有確實沒問題。
但如果他判斷嚴重失誤呢?
我們還要想一下第二個可能——張坤對于白酒的過度集中也是一種賭風格,只不過過去7年都賭對了,然后他現在主動(或被動)要繼續賭。
那么我們有沒有可能通過其他辦法去驗證張坤的投資體系呢?
還真的有。
他有一個純粹的QDII基金,從14年開始接手的,而接手之后將近6年的時間里,跑輸了滬深300,絕對收益也就7年105%,年化10%左右,而且規模還很小。
當然,如果單看最近5年的話倒是跑贏不少,
但真正大幅跑贏的部分卻恰好是2020年三月之后的這段港股互聯網狂潮階段。
所以這么看來似乎跟他在A股押注白酒,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可能大家覺得要對比恒生指數才合理,張坤這個基金對比恒生指數確實跑贏不少,但是絕對收益上跟A股基金差距過大,這同樣說明他的體系極不穩定,要么港股被低估,要么A股被高估,或者兼而有之。
你看曹名長的中歐恒利和中歐價值發現,收益差距就不是很大,說明體系是統一完整可復制的。
至少通過這個對比,對于張坤的投資體系,我們可以比較清楚的一點是,張坤的選股體系并不是非常全面,這反映出的結果是他的體系更多是要靠賭成長風格來實現超額收益。
另一方面,張坤對企業估值的容忍程度特別寬泛,至少寬泛到我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步。
所以,哪怕大家看清楚了張坤的業績回溯并且接受,但如果看不清楚他的選股體系乃至估值體系的話。
至少現階段無腦持有張坤的基金,是一個風險不小的決策。尤其是,當他的基金接下來進一步出現大幅回撤或者跑輸指數的時候,你就會非常尷尬了。
因為在你買他基金的時候,并沒有完全搞清楚他的體系,所以就只能變成靠信仰了。
注意,我這里并不是說張坤的投資體系一定不行,而是你很難用“好公司,好價格,適當分散”去理解他的投資體系。
反倒用“擁抱賽道,不看價格”來理解,似乎更容易理解,當然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自然是不會選擇的。
跟張坤完全相反的就是曹名長了,這哥們自己也說了自己是非常純粹的深度價值體系,企業的質地反而是次要的。
從最近一年多的操作里也可以看出老曹的風格非常穩定定力非常高,總體的言行一致程度是非常高的。
然后我再推薦大家去看看蘭蘭的基金,如果你不能理解她在上百PE的時候還拿著通策醫療和愛爾眼科的邏輯,那么最好也放棄她的基金。
總結
通過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應該可以感受到買主動基金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簡單,隨便找一個5年以上業績回溯不錯的基金經理然后無腦買入就可以。
如果你搞不清楚他的業績歸因,那么當基金經理出現重大回撤或者某段時間跑不贏大盤的時候,你就會完全迷失了。
我在上年乃至今年年初依舊敢給大家聊曹名長,原因就是他的體系確實是非常好理解,并且他跑輸的原因純粹是短暫的市場風格而非體系問題(類似的還有老邱),于是大家也看到今年老曹真香打臉的結果了。
你的投資,就是你的價值觀,先確立價值觀,再去尋找匹配的基金經理,這才是主動基金篩選的底層邏輯。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吧,如果能幫到你我就很開心了,已看完怎么選基金比較安全「秒懂:選擇基金的6大標準」,但沒懂?還是不明白?建議多閱讀幾遍就可以完全理解了哈!
本文發布者:百事通,不代表巢座耶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sdwldmy.com/p/5303.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jubao226688#126.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