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大家好,今天許敏珠給大家分析下關于唯品會的東西是正品嗎可靠嗎,深度解析唯品會商品的可信度的事情,以及關于唯品會的東西是正品嗎等等各種相關干貨,既然來了就別走了,好好的靜下心把這篇文章閱讀完相信你會有一定的收獲哦!
日前,北京市消協分別從合生匯、燕莎友誼商城、北京老佛爺百貨、西單大悅城、城鄉購物中心等場所以及天貓商城、唯品會等網絡購物平臺,隨機購買了60件樣品進行比較試驗,樣品價格從380元至8588元不等。
經測試,一件購自“唯品會”的標稱無錫阿拉貝爾針紡制品有限公司銷售的“ROYAR 鹿皇羊”套頭連帽撞色衛衣針織衫,售價689元,明示綿羊毛53.5%、山羊絨45%,實際為100%羊毛,涉嫌售假。
針對涉嫌出售假羊毛衫一事,唯品會方面曾向相關媒體解釋稱,公司已經下架兩個涉事品牌,各部門開展自查工作。
對此,《商學院》記者梁偉和書樂進行了一番要求,貧道以為:
唯品會一直以來以品牌特賣來為品質背書。但隨著架構越大,其在品控上出現差錯也是必然會爆發的問題。
其在選品過程中是否把關不嚴,不好判斷。
僅僅從品牌而論,唯品會在選擇該羊絨品牌的同時勢必進行資格驗證,上述問題服裝在資格上或沒有太多瑕疵,而是在質量上貨不對板。
此外,但就羊絨來說,產業鏈的假冒行為并不鮮見。
早前就有媒體調查調查發現,部分紡織加工廠家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以次充好”,在他們手中,羊絨會與羊毛混雜在一起,經過染色、分梳等工序后,制作成羊絨成衣,然后根據銷售商的訂單需要,貼上知名品牌標簽,刻意抬高羊絨含量,以高于批發價兩倍甚至以上的價格進入商場等渠道,最終賣給消費者。
盡管國家對于羊絨制品有嚴格的質量標準,但羊絨檢測的難度和成本高,很多消費者缺乏真假辨別意識,部分商家為占據市場,開始打“擦邊球”。
但回歸到唯品會,則不僅止于此。
對于電商平臺來說,這種資質上”正品”而質量“不過關”的情況,確實是一個漏洞,也難以封堵,加上互聯網快速迭代的品類需求,就容易形成漏洞。
一旦大規模爆發,會讓用戶對平臺的可靠性存疑。特別是唯品會這種以品牌特賣來吸引用戶、形成黏性的電商平臺,受傷更重。
比較有效和通用的方法大體都是被動式的,即通過差評體系和舉報,“一次不忠、終身不用”,但依然還是有漏洞可鉆。
唯品會在多家投訴平臺上的投訴并不少見。此外,通過搜索過往消息發現,這也并不是唯品會第一次被曝出售假。早在2015年時,唯品會在當年最后一天發布聲明,證實平臺銷售商品中“摻有非茅臺集團原廠原裝商品”,對已退貨的商品進行封存并移交相關部門調查和鑒定,對903名消費者退款,并給予十倍賠償。
此外,財報顯示,從2017年Q1到2019年Q3,唯品會營收同比增速從31.1%持續下降至10%,最低時甚至只有7%。對比巔峰時期2013年、2014年高達1395.79%、119.78%的營收增速,如今的唯品會似乎進入難以突破的瓶頸期。
唯品會增速下降的原因在于自身的先發優勢已經消失。
品牌特賣本身沒有太多壁壘,早年的窗口期紅利已經消失,而綜合性電商平臺輕松達成“仿制”,且貨品更豐富、迭代頻率更快、價格也更親切。
隨著直播帶貨等新一輪的品牌特賣姿勢崛起后,對于單純走圖文模式的唯品會來說,也帶來一定的沖擊。
但核心依然是品牌特賣所開啟的增量市場已經基本見底,從綜合性電商平臺手中獲取的一部分用戶需求被較充分釋放,又沒有更多特色來支持特賣的持續大爆,向上進擊挖掘不出海外購更多的姿勢,市場下沉又難以和拼多多那般徹底放下身段。
因此內部挖潛見底、外部開源不力下,增速放緩也是必然。但只要有增速,就是良性發展。
為了改變頹勢,從2018年下半年唯品會開始回歸“特賣”戰略。
在2018年年中戰略會上,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說:“唯品會回歸‘特賣’戰略,要做自己擅長的事。”在此之前,唯品會曾做過不少探索——擴充品類、轉型平臺型電商、與騰訊和京東密切合作、借鑒拼多多轉型社交電商等。
但暫時沒有看出唯品會有更多的姿勢和特色。
作為一個平臺,它也缺乏真正和綜合性電商平臺相隔離的有效手段。畢竟商品都不是自家的,去哪里特賣都是賣。
ok,這篇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哈,希望能幫到大家,看完了,如果你感覺唯品會的東西是正品嗎可靠嗎「詳細講解:深度解析唯品會商品的可信度」挺不錯的話幫忙點個贊吧,瀏覽巢座耶學習網更多頁面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哈!
本文發布者:百事通,不代表巢座耶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sdwldmy.com/p/16050.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jubao226688#126.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