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1天即將在這里開始,下面就由筆者孫培涵來一起聊聊早早便利店加盟多少錢,開便利店加盟好還是自營好,以及關于早早便利店加盟的一系列相關內容,希望你們能通過這篇文章很好的掌握其中的技巧,下面我就來為大家全部一一解析!
2017年便利店的銷售規模和門店規模的增速分別達到了17%和18%。新零售被熱捧、消費升級以及城鎮化速度的加快,都為便利店的發展創造了絕佳的機遇。一時間,便利店成為眾多投資創業者瞄準的靶心。怎么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開好便利店呢?

要開便利店,首先你的明白便利店是怎么產生的。便利店作為一種零售業態,最初起源于美國,是超級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中國來說,便利店的概念上世紀70年代初最早在臺灣出現。其標志是1977年成立的“青年商社”,兩年后統一集團引入日本7-Eleven便利店,從此中國便利店開始發展。
7-Eleven總結出便利店的發展與人均GDP有關。

中國便利店發展歷程:

中國便利店有其獨特性,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1.行業集中度低,內外資百花齊放
Euromonitor數據庫顯示,2016年中國便利店品牌市場占比大于1%的品牌有17家,其中包括日資便利店巨頭7-Eleven、全家、羅森以及臺灣潤泰旗下的喜士多(C-STORE),這四家占比17.6%;其余13家都為內資便利店,占比47%。中國內陸便利店行業集中度CR4為33%,遠低于日本(CR3大于50%)。

2.區域性集中明顯
外資遍布一線,內資著眼區域,區域性集中明顯。中國的大多數便利店都是區域型發展的,單個城市或者省份,很少是全國性的。僅外資品牌(如7-11、全家、羅森)和個別國內便利店品牌(如西安的“每一天”江西的
“有家便利”)跨省份開店。外資早早占據了經濟發達、人口集中度高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市場也相對成熟,后來者不易進入。

3.加盟占比較低
便利店加盟占比較低,30%企業尚未開展加盟。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7 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調查了中國 40 家便利店企業,中國便利店加盟比例為50%,而日資便利店 7-Eleven、全家、羅森等加盟比例都超過90%,且樣本企業中 30%未開放加盟。
4.國內生鮮等食品占比低,缺乏特色
國內生鮮等食品占比低,缺乏便利店特色。在中國,大多數的便利店都與中小型超市沒有明顯差異,生鮮等食品占比低。

在貨品選擇上,中國大部分便利店缺乏自主開發新的商品或者領導其他人開發特色商品的能力。商品種類與陳列雷同,大都只銷售日常生活用品。據相關調查顯示,獨創商品占50%以上才能達到30%的毛利,才能體現出一個便利店的獨特個性。
中國便利店發展時間并不長,暴露出許多問題。什么才是消費者需要的便利?便利店的位置和商品結構受哪些核心因素影響?怎么才能做出便利店特色?
有34年從業經驗的便利店零售專家林鑫在接受開店邦采訪時跟我們分享了一些他寶貴的經驗,恰好回答了這些問題。
一、便利店必須遵循四大原則
1.地點便利

按照國家標準對便利店業態的定義,服務半徑應該是步行5分鐘距離(大概500米)。所以便利店的商圈不大,只是這個商圈不是單純的物理距離,還有心理距離,消費者愿意花多久時間買包煙?花多久時間買一瓶水?有些消費者過個馬路便宜就5毛錢都不愿意。便利店址非常重要,沒有哪個行業對地點的選擇有這么強烈的需求,一定要根據門店周邊的目標客戶群體特性綜合來判定。
2.時間便利
即任何時間店都開著。國家標準規定便利店需營業16小時以上,像711、全家、好德基本上做到了24小時。林鑫教授提到一點,便利店營業24小時不是因為有客人需要才開這個店。便利店好像捕蚊燈一樣,燈亮著,他們就自己過來了。所以要先開店,才有消費者,而不是先有消費者,才有24小時。
從全國范圍來看,24小時營業便利店的平均占比仍然較低,南方高于北方地區。作為一種便民服務業態,提高城市24小時營業便利店的數量對于提升城市便民服務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
3.結賬便利
便利店行業有個潛規則,收銀機不可以超過三個,所以一般是兩個收銀機。收銀支持多種支付方式,如現金支付、刷卡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Apple Pay,要求員工操作熟練,不會出現排隊等候現象,盡可能的縮短顧客購物時間。
4.商品的便利
便利店經營面積一般50—200平米左右,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要滿足目標顧客的各種需求,要做到品種多而可選性少。同一商品排面庫存量盡可能少,爭取更大陳列空間。
二、影響便利店位置和商品結構的因素
林鑫教授根據自己30多年便利店從業經驗總結到,商品結構決定了門店要開在什么地方,而不是選了地址再選擇商品。根據商品結構來決定門店的商品類別、SKU、貨架,設備、走道、平米數,而且必須標準化,否則大量開店很容易人仰馬翻。在考慮商品結構和開店地區時,還有5點非常重要。
1.天氣
便利店是屬于溫帶的行業,溫度決定了便利店的生存能力,越南邊的便利店越熱鬧。天冷外出的人銳減,人流少,生意自然不好。便利店冬天夏天營業額大概差三成,嚴重的差四成。所以不同季節門店的產品要做相應的調整,冬天的時候要賣一些熱的,比如咖啡、關東煮、特飲等。
2.標準化
很多人都在做便利店+,便利店+生鮮,便利店+藥房等。“便利店+”是要考慮加的項是否可以標準化,千百店的復制。如果+面食,意味著店要學會操作煮面機;+烘焙,意味著要培訓專業的烘焙師傅,一旦人員流失且沒有最好標準化的培訓,會對門店銷售產生負面的影響。另外,隨之增加的是設備,人員培訓的難度,門店面積等等,無形中增加了營業成本和風險。
3.系統
除了商品買賣,做好一個便利店還需要門店輔導,倉庫管理、物流配送、商品管理等,后臺管理的制度和系統就很重要了。現在很多便利店用超市的后臺管理系統,兩者是不一樣的管理邏輯,就會產生很多問題。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后臺系統幫助管理也很重要。
4.地域
便利店的發展是和城市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關的。發達城市比落后城市好,在三四線城市,居民很早就睡覺了,大多在家就餐,生活節奏慢,對于“便利”需求不旺盛。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居民寧愿走遠也不愿意“買貴”。另外,三四線城市不像北上廣有夜生活,對于營業時間常大于16小時的便利店發展很不利。
5.政策因素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便利店不太好做,除了冬天長且天氣冷的因素,道路建設、城管要求、政府相關部門管理嚴格,開店周期長且裝修風格有時需要向政策妥協。便利店+藥房是一個好模式,幾年才剛剛試點開放,申請困難,以前都是不允許的。因此,便利店可持續健康發展亟需相關配套政策支持。
總結
國內的便利店有六成以上只是裝修過的雜貨店,做不到真正的便利,還有一部分是復制7-11、羅森、全家等外資便利店。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不均勻,消費習慣不同。想要開一個能跨區域的便利店,需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認真打磨商品結構,完善后臺系統。在未來,便利店在便利的基礎上,拼的自然是便利店的個性化定制以及食品和空間賦能能力,高利潤不再是便利店的主要特色。所以,便利店絕對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想要做好還得下足功夫。
2018年11月21日,「中國高成長連鎖行業峰會-無界連鎖」將誠邀來自零售、餐飲、休閑娛樂、教育培訓及生活服務等各類連鎖行業的人士前來參加,誠邀您的到來,屆時將分享他們對于連鎖行業的創新和探索。
今天我就給朋友們講到這里吧,希望能對朋友有所幫助,如果覺得這篇早早便利店加盟多少錢「最新開便利店加盟好還是自營好」不錯的話,可以轉發給你朋友哦!
本文發布者:百事通,不代表巢座耶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sdwldmy.com/p/7751.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jubao226688#126.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