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小伙伴們你們好,今天吳欣儀來說說寄手機需要保價嗎,快遞報價介紹的看法,想要掌握快遞,用戶,快遞公司,京東,全額的實用干貨和最新資訊分享嗎?學習任何一門技術都需要從基礎開始,這篇文章將會為你講解一些基礎知識。
說到快遞保價,不少用戶皺起了眉頭。
快遞保價,不是一種保險,而是快遞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務。用戶在寄送快遞時,可以選擇購買該服務,為自己的快遞估價,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費,最后快遞出現丟失或損壞即可獲得賠償。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保了一萬塊錢,只賠1000塊錢這種情況時常發生。或者,用戶保了價,物品也確實出現了損壞,但快遞公司以“功能損壞不能賠償”等理由拒絕理賠的情況也并不稀罕。
近年來,關于快遞保價賠償的糾紛屢見報端。選擇保價的用戶,往往是重視快件安全性的用戶,但保價的規則不明、爭議頗多讓很多用戶對這項服務望而卻步。
目前,中國快遞行業已進入“千億件時代”。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已達到512.2億件。在涉及郵政服務和快遞服務的問題申訴中,消費者對企業賠償金額不滿占比較大。
用戶體驗受損,快遞物流行業服務水平也在遭受質疑。要改變這一局面,首先要從快遞公司這一端開始。9月29日,京東快遞“全額保”正式上線,系快遞保價服務的升級方案。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光靠企業自己的努力還不夠,引入更加公平客觀的第三方機構也是解法之一。
用戶的“保價焦慮”或許有解。同時,快遞保價服務的升級也不僅僅是修改細則這么簡單,它更像是一個信號,意味著快遞行業必須結束以往的粗放發展模式,回到服務型行業的初心上來。
快遞保價,一筆“糊涂賬”
快遞保價,從來都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站在用戶的立場上,花錢為自己的快遞投保,并支付了相應的保費。按規則來說,當快遞丟失或毀損的時候,應該獲得與自己當初聲明價值等額的賠償,畢竟當初是按聲明價值支付保費的,最后得不到全額賠償,也意味著當初的契約是無效的。
站在快遞公司的立場上,最開始的聲明價值并無確定依據,假設用戶為一個價值只有100塊錢的快遞投保1000元,出現問題快遞公司按1000元賠付,又覺得虧。所以,在保價這件事上,雙方都存在無奈之處。
具體來看,用戶和快遞公司之間的糾紛,主要集中在賠多少、多長時間能賠、是否有證據等問題上。
賠多少,是最核心的問題。用戶在購買保價服務時,會先給自己的快遞估個價,也就是聲明價值。投保時,用戶需要按照快遞公司具體的規定支付保費。
實際上,不是所有用戶都能順利拿到與聲明價值等額的賠付款。這其中就涉及保價中第二個爭議點,即如何界定損毀的程度。丟失,意味著用戶的全部利益受損。而損壞這一定義中,存在更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比如,功能損壞和外觀損壞也有不同的說法,有用戶表示自己寄送的物品出現功能損壞,快遞公司拒絕理賠。
另外,判定損毀程度、協商理賠這個過程,也讓不少用戶頭疼。
首先是取證困難。在快遞出現問題時,快遞公司一般需要用戶出具合理的價值證明。如果用戶寄送的是手機、電腦、首飾等,可以通過保留小票、訂單截圖來證明物品價值。但是,如果用戶寄送的物品市場價很低,但已經絕版,或者物品對用戶有特殊價值,如畢業證書等,那價值證明就更難提供了。
其次是賠付周期長。此前有用戶告訴深燃,自己今年6月寄的快遞出現問題,直到9月都沒有走完賠付流程。
最后,各家快遞公司的保價規則各有不同,包括保費多少、哪些物品在保價范圍內等等。不過,唯一相同的是,當保價的快遞出現問題時,快遞公司往往擁有“最終解釋權”。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分析,快遞保價方面存在爭議,跟市場整體發展仍不成熟有關,這既包括消費習慣的不成熟,也包括服務能力的不完善。對多數消費者來說,普遍還是抱著僥幸心理,不愿意為高附加值物品保價,造成賠償隱患。對快遞服務企業來說,由于普遍以價換量的粗放發展模式,單票包裹整體利潤率較低,這種情況下也對保價缺乏主動性。
全額保,是解題思路嗎?
問題層出不窮,這也迫使快遞公司做出改變。
不久前,京東快遞宣布將推出全新保價服務“全額保”,并且已經于9月29日上線。“全額保”屬于京東快遞保價服務的升級方案。
據京東快遞方面介紹,假如用戶寄送了一個價值5000元的手機,如果按照5000元支付保費對其進行保價,就是足額保價,快件丟失,京東給予全額5000元的賠償。假如用戶只投保了2000元,就是非足額保價。
丟失全額賠,那快件出現部分損壞怎么辦?
按以往的保價規則來說,假如用戶寄送的手機只是出現了屏幕損壞,快遞公司可能只會賠付屏幕修理費用。京東快遞方面介紹,升級服務“全額保”就是當手機出現部分破損時,如果客戶不想要這個手機的話,京東快遞可以為其換個新手機,或者全額賠付5000元,破損手機歸京東。如果用戶還想保留手機,京東快遞“全額保”則會按照用戶的保價金額減去殘存價值,最后給用戶賠付。比如手機保了5000元,屏幕壞了之后手機值3000元,京東的賠付金額就是2000元。同時,京東快遞方面表示,在非足額保價時,“全額保”的規則同樣適用。
究其根本,用戶和快遞公司之間最大的爭議點就是到底賠多少,以及多久能收到賠款。京東快遞“全額保”的規則升級,直接抓住了這個最根本的問題。至于賠付周期,京東快遞方面表示,將設置專人專線,優先處理,在消費者提供相關商品價值證明后,可以最快24小時內賠付到賬。

快遞公司主動做出改變是件好事,能讓用戶在寄送貴重物品時減少幾分“保價焦慮”。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要根本解決快遞保價服務中的糾紛,光靠一家快遞公司不夠,光靠快遞公司一方也不夠。
易觀分析品牌零售行業分析師魏建輝認為,成熟的快遞保價服務應該形成一個包括檢測機構、快遞公司、保險公司等單位的鏈條。“對于快遞價值的審核,最好還是接入第三方機構來做。加上本身快遞物流行業和金融行業的聯系就比較緊密,國內的快遞單量日益增長,更多的資金,更多的保障,更精細化的服務都需要第三方的幫助。”
也就是說,在保價服務上,快遞公司和用戶都是直接利益方,快遞公司更是規則制定者。如果沒有第三方角色進行客觀判定,就很有可能出現糾紛。
不過,魏建輝也提到,把上述成熟的鏈條建立起來,還需要不少時間,也需要政策法規等的完善。這也許是一個理想化的結果,但目前還未見雛形。
從這一點來看,快遞公司率先對服務進行升級,也是當下的必然之舉。同時,快遞公司把保價服務做得更為精細,也能提升用戶端對于這一服務的認知。此前,用戶不知道保價服務的存在,或者沒有仔細研讀保價條款等情況也有望減少。
不打價格戰,要打“服務仗”
為什么快遞公司逐漸開始重視起保價服務?
楊達卿向深燃解釋,快遞保價賠償問題有歷史因素,在改革開放大潮下,順豐、申通等早一批快遞企業自1993年陸續創立,但民營快遞企業直到2009年10月1日新《郵政法》實施才有合法身份,行業法規建設滯后于快遞行業發展。《郵政法》中規定了快遞最高三倍運費的賠償額,成為行業執行的慣例。
“這個也是需求決定問題。中國快遞發展引擎主要是淘寶等零售電商,靠小批量、多頻次、低附加值的電商件,快遞企業普遍以低成本的方式維持運轉。即使如今中國快遞需求升級了,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仍是市場主體,這些因素也使得僅部分直營式、高品質快遞企業重視保價賠償。”楊達卿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保價服務的升級,不僅有助于解決快遞寄送中的賠付爭議,也意味著快遞行業在提升服務意識,回到行業最本質的問題上來。
業內人士認為,如今快遞物流行業正在經歷增長動力轉換階段,從存量競爭、價格競爭走向以體驗為核心的服務競爭,好服務將成為企業脫穎而出的制勝之道。“京東快遞率先提出‘全額保’,將發揮‘鯰魚效應’,有效刺激快遞物流企業不斷提升相關服務品質,進而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說到底,快遞物流是一個以服務為核心的行業。然而,近十年我國快遞單量翻了數十倍,從用戶的體驗來看,快遞除了快,服務也有提升空間。
因此,“全額保”的推出,也是京東快遞繼送貨上門之后,持續精進快遞行業的服務質量,推動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二季度中國快遞企業服務能力指數平均值為70.29分,相比上季度微漲0.52分。排名前三的仍然是順豐、郵政和京東快遞。服務口碑排名上,順豐、京東快遞和中通位列前三。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京東快遞服務滿意度持續位居行業第一梯隊。

當然,光靠京東快遞等頭部企業遠遠不夠。服務這一環,還有更多空間。
魏建輝認為,我國快遞單量進入存量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快遞單量極多,但增速相對放緩。從企業角度來說,市場格局也相對穩定,總單量的突破不比以前迅猛。在這樣的情況下,快遞公司面前的問題就不再是無限地拓新、搶用戶,而是做客戶分層,提供差異化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快遞公司不打價格戰,轉而打“服務仗”,這是一個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的開端。快遞公司們已經冷靜下來,開始思考如何服務好眼前這群消費者,如何在穩住基本盤的前提下,找到更具增長潛力和長期價值的東西。很明顯,答案就是服務。
翻開新的一頁,京東快遞已經走在了這場“服務仗”的前面。保價服務升級只是一個開端,也只是一個小切口,提升服務水平,形成良性競爭,也需要全行業共同努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在這篇寄手機需要保價嗎 以及快遞報價介紹中學到了有用的知識,分享給更多人吧!
本文發布者:大嫂助理,不代表巢座耶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sdwldmy.com/p/7603.html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jubao226688#126.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